南方人吃饭几乎每顿都离不开米饭,可让人觉得奇怪的是,饭团文化却并未在当地盛行。这其中难道不存在着许多我们未曾注意到的因素吗?
饮食原料的差异
中国北方主要种植粳米,而南方则以籼米为主。尽管粳米的产量不多且价格较高,但即便近年来其受欢迎程度有所上升,在我国大米总产量中的比例也仅有大约30%。大多数南方人因经济条件所限,无法天天享用粳米。籼米质地较为松散,不易捏成饭团,且口感不佳。而制作出理想口感和成型效果的饭团,则需要粳米恰到好处的黏性。若使用籼米制作饭团,就难以达到这种理想的口感和成型效果。
过去,我国多数地方不习惯用粳米,而全球范围内,籼米在食用米中占据主导地位。在21世纪到来之前,我国大米产量中籼米的比例超过80%,这使得粳米难以广泛推广。尽管如今情况有所变化,但传统饭团在中国难以流行,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籼米本身的特性所导致的。
饮食习惯的不同
日本习惯用铁锅烹饪美味的粳米饭,这种米饭能捏成饭团。相较之下,我国南方人更偏爱用木桶煮出的籼米,它口感松软,不适合做成饭团。南方人习惯于热食,米饭现煮现吃,对食材新鲜度要求很高。饭团虽然保存和携带方便,但这样的饮食习惯使得南方人对饭团兴趣不大。
在中国,我们常见的一种“群食文化”是众人围坐一堂,享用热腾腾的菜肴。这种就餐方式促进了分享型餐食的流行。相比之下,饭团在群食文化中并不受欢迎,这与日本较为独立的饭团饮食习惯形成了对比。
经济条件的制约
粳米比籼米贵,北方的粳米多数都运到南方去。不过,一般人都只想吃饱,不会买贵的粳米。南方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籼米。比如江浙沪地区做粢饭团,传统上会用糯米和粳米混合,只用粳米的情况很少见。
过去物质条件并不丰富,出于降低开支的考虑,南方人家很少会用粳米制作专门的饭团。这导致饭团文化在南方缺少了发展的经济基础。
地域文化的独特性
北方人的日常饮食以包子、面条、馒头为主。相较之下,南方人偏爱米饭,且对米饭的称呼种类繁多,这反映出他们对米的重视。不过,这种对米的依赖主要表现在日常餐桌上米饭的食用上。南方地区的文化特别注重热食和传统的进餐方式。
家庭聚餐时,通常是一桌丰盛的菜肴与米饭相伴。若将菜肴改为饭团,便会丧失那份独特的地域餐饮风情。因此,地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饭团文化的广泛传播。
历史发展的脉络
我国历史悠久,数千年来,未曾形成大规模食用粳米的条件。古代粳米产量不高,分配上也不便让更多人享用,因此无法为饭团文化的普及提供必要的原料。而一旦形成了某种饮食习惯,便不易改变。
南方人普遍喜欢用籼米来烹饪炒饭,这种食物既简单又美味。这种饮食习惯已经流传了很长时间。要突然转变观念,开始喜欢饭团,似乎并不容易。